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决策,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任务中应该“杀出一条血路”,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机遇”,很切合地方的实际和优势。要“下大决心打基础、谋长远,坚持以城带乡,充分发挥地方生态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既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也要找到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特色”。 从机制体制管理上看:农村基层党建组织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党员干部和优秀分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充分,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带动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不强;国家支农体系和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不够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城市落后许多,政策和扶贫措施针对农村民生领域的欠债太多;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问题较突出;农民自主创业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等。 从硬件建设上看多个行政村,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或空白较多;无论是互联网信息发展宣传等乡镇农村还处于封闭状态,我们应当积极发挥,利用互联网科技时代加快步伐。然而,乡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乡村空心化严重,不同程度存在衰败零落,“老幼妇”驻望旧居,留守儿童散养失教,农村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家门口就业少等。 从农村干部群众思想状态上看:缺失理想信仰,政治理念素养不高、学习劲头不足;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封建迷信和一些农村陋习如黄赌毒现象仍然存在;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传统历史文化缺失,存在许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协调的短板。 早在2015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强、富、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实现了由计划设想向组织实施的飞跃。我们一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尽快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变成现实。 但想要改变农村落后和贫穷的面貌,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解决好的。尽管我们也知道,农村的事很复杂,但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同舟共济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目标越来越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农村要更美,农民要更富”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红山家园网:编辑整理文/古人谷 图片来自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