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家园

关注民生 . 红山百姓家园互动交流平台,欢迎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124|回复: 0

      新型肺炎引起国人反思,当前疫情与乡建的主战场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4

      帖子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发表于 2020-2-21 06: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抗击疫情到了关键时刻,相信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但反过来想,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静下来,做一些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

      此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疫情会促进中国社会快速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型,乡村振兴是我们生态文明转型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将会改变人类发展的轨迹、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方向。——王伟华

      6ddeaef0gy1fenf8yjwmsj20rs0fm7lo.jpg

      对当下疫情的审视与反思

      回顾疫情的情况,审视这一次疫情发生的概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时间短、传播快。2019年的12月底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到今天2020年2月12日,还不到40天时间,已经蔓延到了全国、全球24个国家,这种传播速度是惊人的。

      二、成本高、耗费大。现在我们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来应对,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心力等,这些都是建立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才能够应对的。试想,如果这样的疫情发生在非洲、或是东南亚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三、损失大、影响远。目前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还不能完全预计,但可以肯定地说是影响巨大、损失不小。

      与此同时,整个2020年我们的世界是不安宁的。从各种渠道我们可以了解到,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天灾有很多,先是亚马逊森林大火、澳洲森林大火、澳洲雨季来临的泛滥洪灾,接着是美国冬季爆发的流感、丹麦和沙特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乌干达代表的非洲正在经历蝗虫带来的灾害影响。

      我们的世界怎么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审视和反思。

      现代城市脆弱化的成因

      武汉是一个特大型城市,人口超过1千万,这样的城市在全球也不多,这次疫情发生在武汉,说明现代城市文明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

      从世界历史上看,现代城市的产生不是必然的。现代城市起源于工业革命,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发展的。再看人类的历史,大规模的城市化迄今也不到500年。而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城市化进程至今不到50年时间。

      城市化进程中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这样的城市化我们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思考,一个是外在的层面,一个是内在的、深入的层面。

      从外部层面来看,现在城市总体表现为人口密集,由构成复杂的人口高度集中在一个区域。据相关的资料显示,世界上人口超过1千万的城市有22个,中国大约占了7个(三分之一);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55个,中国占20个(接近二分之一);如果按照常驻人口加流动人口的标准,世界上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257个,中国占130个(超过二分之一),比整个西方世界加起来还多。

      从城市化率来看,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突破了60%。有关数据显示,到2030年会达到75%,这就意味着将有2.2亿人口要进城。直观来看,这2.2亿人口要在中国大地上增加10个千万级以上的城市才能够容纳,所以现代城市的高度密集在中国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

      从外在的层面来看,人口高度密集城市化产生的特征有三个依赖。
      1、人口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工作高度专业化,且专业与专业之间、人与人之间是高度依赖。

      2、人口集中导致人对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的高度依赖。所谓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城铁、高铁、地铁、公交、高速公路等,公共空间包括商场、影院、公园、超市、菜场、医院等。

      3、人口高度集中导致人们对生活物资以及相关资源供给的高度依赖。对这些物资资源供给的高度依赖,形成了一种直线而不循环的、纯粹消耗型的生活方式。
      再深入地看人口高度密集城市化的内在原因,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城市功利性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文化得以蔓延滋长。二是以伦理为基础的人类生
      存底层逻辑被弱化和边缘化。

      把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结合来看,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我们从中观、宏观、微观这三个层面来看。
      中观层面,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功能日益复杂化。

      第一、因为我们要满足大量人口衣食住行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功能日益复杂化。

      第二、造成了社会内部隐藏风险的最大化。这个风险是各个层面的,包括了安全问题、公共卫生风险。

      第三、城市治理成本消耗大,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和乡村进行比较的,比方说我们乡村警察和城市警察维护社会治安所需的投入,城市的消耗是远远大过乡村的。

      第四,高度城市化导致城市治理难度加大。因为人口构成复杂,加上各种各样的成本、诉求交织在一起,社会维系这种平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再看宏观层面,从人与人、人与自然、身与心的关系这三个维度来阐述。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高度城市化的条件下是割裂的。第一,我们对自然过度的掠夺和索取。第二,人与人之间过度的竞争、身与心之间过度的分裂。长期下来,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这种破坏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

      最后看微观维度。
      第一个层面,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承担着危机,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不断走向脆弱化,这个脆弱化的过程也是人类生存日益弱化的过程。

      每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虽然获得了便捷以及感官上的舒适,但同时也承担着高成本的生活压力。比如说城市的房价,这就是人口高度聚集后产生的后果。

      第二个层面就是职业上的竞争。我们都身处在这样一个高成本、高压力的环境里,某些人为了满足这种高成本的生活需求,不得不去做一些追逐利益的事情,也就造成了职业上的相互竞争。

      第三个层面就是高度密集的城市里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伤害。长期在高成本、高生活压力、高强度工作的环境里面,对人们的心理伤害是非常巨大的。

      第四个层面是人类健康的生存危机。在城市脆弱化的进程中,我们每一个人身体也逐渐变得脆弱化。如果我们不改变城市化的路径轨迹,那么我们的城市的脆弱化还会继续下去。城市化的过程就是随着乡村人口不断的进城,乡村的资源长期不可逆转地被城市抽离,这样的城市化也就导致了乡村的空心化。

      生态文明转型的加速器

      老子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从这个祸福相依的观点来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影响,是中国社会快速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加速器。
      第一、中华民族有5000年不间断且日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的核心理念,能够给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过一万美元,按照相关专家的理论,如果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那么整个社会将进入另外一个轨道,也就是从纯粹追求物质层面向追求精神层面迈进,中国刚好到了这样一个节点上。

      第三、过去纯粹的物质发展主义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对内体现是资源枯竭、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失;对外体现是遇到了中美贸易战、以及世界经济下滑的大趋势。当然还有人类行为导致的世界性气候环境的恶化,天灾频频。

      第四、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上了国家战略高度。目前世界上还是以物质发展为主导,在有5000年中华传统的中国土地上,我们提出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在世界上是少有甚至独有的。以这次新冠疫情为契机,从现在开始,中国可以加速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型。

      但在这个过程中,带给我们的考验非常多。很多旧的经济业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会快速调整、迭代,很多围绕旧模式、旧业态进行运作的企业、机构会迅速消亡或调整,这次疫情加速了它们的新陈代谢。

      乡村振兴肩负的使命

      乡村振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最主要的路径。乡村振兴是整个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又一次理性的回归,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会从乡村开始。

      既然乡村振兴肩负着这么重要的使命,那么我们的乡村应该如何建设,才能符合这样一个角色的需求呢?乡村振兴是取决于乡村生命体的有机复活。

      中国乡村振兴全程解决应遵循党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提出的“四位一体”乡村振兴理念,即“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这一理念强调的是乡村生命体的打造,乡村振兴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从文化的认知出发、必须从伦理道德的重建出发,这就是打造乡村振兴有机生命体最关键的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了多个维度的方法,从“政府主导、村社落地、农民主体、社会助力”这几个维度来共同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中国率领世界走向生态文明真正的落脚点。

      乡村振兴除了有理念、有路径,还要完成一个目标、使命,总结一句话是:“实践三大转变,完成三生融合,实现三大和谐”。

      实现三大转变。在乡村建设的操作过程中,要促进有机生命体的复活,要完成三个层次的转变:第一是从集中到分散的转变;第二是从直线到循环的转变;第三是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

      从集中到分散的转变。现在城市人口、资源的高度集中,这样的形式是非常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从城乡关系上来讲,必须把整体的、聚集的、高度集中的方式改为分散式,产业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人口资源等从集中转向分散,乡村正好成为一个接纳的地方。

      未来的规划应该由从建立大城市的发展向小微城市的思路发展,这样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才会一步一步得到改善,小微城市的发展模式就是以县级市以及特色小镇为核心,特色小镇应该是以乡村为基础成长建立起来的一种形式,基于这样的理念,真正的城乡融合才会开始。例如:牛津小镇是一个大学在镇上带来的变化,存在了几乎800年,发展很均衡;硅谷也是一个镇,就是一个技术企业慢慢发展,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命体。

      从直线到循环的转变。这是我们人类在城市化背景下形成的单向且直线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至于我们消费了这么多与自然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否遵循了有效地促进和循环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在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补上这个环节,绿色的生活方式和循环的经济模式会成为疫情后整个社会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由于城市化,城市人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高压力的空间中,必须用全身力量去争取更优厚的物质利益来维系我们的生存。在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变中,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宏观政策支撑,那么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就会发生变化,不会被物质主义完全束缚,进而追求我们中华文化所倡导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幸福生活目标。

      那么我们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就会发生调整和变化,不会被物质主义完全束缚,会一步一步的从物质主义中摆脱出来,进而追求中华文化所倡导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这种幸福的生活目标迈进。

      只是因为城市化的过程中,让这些文化暂时边缘化,那么一旦把这个节奏调整过来,我相信中华民族会跟我们进入工业化阶段的改革开放40年一样,很快就走完西方国家400年的历程,同样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把这个节奏、标准和意识方向调整到幸福生活这个方面上去,再基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积累,我们同样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回到引领世界文明方向的轨道上去。

      完成三生融合。通过三大转变要完成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完整的融合,他是有机的。例如我们传统的乡村村落在100年前就是一个生态村,而现在又在世界范围内倡导回归生态村的层面上,其实传统村就是现在倡导的生态村,也是三生融合的村庄,他所缔造的就是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们身心之间的高度和谐的平衡的一种状态,最终完成三大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和谐。

      通过以上的阐述和梳理,此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疫情会促进中国社会快速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型,乡村振兴是我们生态文明转型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将会改变人类发展的轨迹、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参与者、设计师和实践者。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学习出发,向我们应该去走的生态文明方向不断学习、不断构建、不断地寻求发展。对我们乡村振兴来说,我们应该有一个高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从文明的高度来设定乡村振兴的目标。

      最后,希望大家都抓住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机遇。这次大规模的新型肺炎应该引起国人的反思,当前疫情与乡建的将是主战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