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家园

关注民生 . 红山百姓家园互动交流平台,欢迎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879|回复: 0

      谨记:想真正脱离脱贫?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复制链接]

      628

      主题

      751

      帖子

      31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51
      发表于 2019-12-23 13: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除了种地养牛,别的啥也不会,怕列入脱贫名单后政府扶持减少”,想真正脱离脱贫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存在观望心态、依赖心理,有“赖贫”倾向。
      timg (9).jpg
      所谓“赖贫”,顾名思义就是对扶贫产生依赖症。“赖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主要表现在两种人身上:一种人,“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过着“等、靠、要”的日子;还有一种人,“脱贫不退贫、脱贫不摘帽”,老想着搭扶贫政策的“便车”……在这些人看来,“当贫困户就是光荣”,“贫困户”就是财富,谁戴上“贫困的帽子”谁就有了“摇钱树”。在这样的语境下,他们见领导“言必称贫”,遇干部“处处说穷”,无非就是想“永不断奶”。

      万事皆有因,“赖贫”绝非天生得来。习惯“等、靠、要”的“赖贫”者,往往意志消沉,斗志全无,面对艰难困苦,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这种人“赖贫”的症结在于与贫困抗争过,屡战屡败,泄气了;脱了贫却还把“帽子”使劲捂在头上的“赖贫”者,往往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这种人,主要集中在“没有脱贫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带动,脱贫缺乏内生动力”的地方,这些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匮乏,一旦失去扶持,极易返贫;当然,还有扶贫干部“业绩观”不正,工作简单粗浅,当扶贫物资的“搬运工”、授人以鱼,让贫困户滋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越穷越能得实惠”的假象。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贫困户缺乏自力更生、“穷则思变”的意识。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扶贫只是开始,脱贫才是结果,这中间要经历很多“娄山关”“腊子口”。其中,铲除滋生“赖贫”的土壤就是一道关卡。要知道,“赖贫”之风一旦蔓延,就会让贫困户“胃口大开”,得到了政府送的米、面、油等救济物,还想要酒钱,娱乐费,甚至出现“不扶还好,一扶就倒”的现象,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影响“社会未来,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

      “赖贫”,赖得了一时,赖不了一世。“赖贫”可能换来一袋米,得到几只扶贫羊,拿到一点救助金,可要想真正脱离脱贫,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还得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矣。欲求治之道,必先正风俗。”铲除“赖贫”现象滋生的土壤,首先要解决贫困户“思想”上的问题,一方面要拓展贫困户视野,让他们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感受到生活越来越幸福的大气候,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从骨子里意识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激发他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其次,要进一步健全脱贫机制,对瞒报收入,虚报债务混迹与贫困群众队伍中的脱贫者,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严肃处理,把他们及时从贫困人群中清理“出局”。当然,为贫困户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培训劳动技能,提高劳动价值,“扶上马再送一程”等也非常关键。

      试想,当贫困户靠劳动所得远远大于政府的“一箪食,一瓢饮”,谁还愿意“赖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