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即将到来,这是大家最喜欢的,因为可以放假。你准备回家还是留在异乡过端午呢?众人都关注放假,却很少关注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吧,小编今天讲下客家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居住在韶关红山镇的客家人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挂艾草,喝雄黄酒等传统习俗外,一些当地的农民会去山上采山药泡药酒。 每逢“端午节”客家地区端午节都喜欢做传统的三角碱水粽。就是用晒干的布惊枝叶烧灰泡成碱水,然后用碱水浸糯米,再用山上采摘的箸叶(zhù yè)包制成碱水粽。吃碱水粽有除肥腻、健胃润肺功效,具纯客家风味。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端五”亦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但客家人一般不叫端午节,而叫“五月节”粽子节。过去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红山客家人必忙得不亦乐乎。 在古代,客家人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正值春夏之交,气温潮湿多变,百虫滋生,是最容易得病的日子,也是瘟疫最流行的季节。据《荆楚岁时记》讲:“五月俗称恶月”,而五月五日尤甚。其实,古人之所以对五月深恶痛绝,这是因为此时天气炎热,瘟疫流行迅速滋生,蚊蝇以及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五毒”开始侵害,将散发辛香之味的艾草悬挂门前,往房间里洒雄黄酒,可驱除蚊蝇和毒虫。 雄黄又叫“鸡冠石”,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砷。随着科学进步,医药知识得到普及,人们了解到雄黄酒有毒性,喝了会引起中毒反应,便不再饮用,只会用艾条蘸着雄黄酒往地上洒,用来杀菌驱虫。 苦瓜虽苦,但它绝不把苦味传给“别人”,酿菜也是客家常见的烹饪方法,有酿豆腐、酿茄子、酿苦瓜、酿黄瓜。酿辣椒等。蒸好的酿苦瓜,咸鲜脆嫩,清淡爽口,汤纯肉鲜无杂味,浓浓的苦瓜香气四溢诱人,清爽鲜香。不仅如此,酿苦瓜还解毒清热明目,败火开胃有营养,而且吃了还暖胃宜气。 |